close

社群網路正夯 數位足跡曝光

不論你是職場新鮮人或是職場老將,
隨時準備好一份漂亮的履歷,應該是職場生存的基本認識之
一;然而,網路時代的履歷,已經不只是那份你精心撰寫、粉飾太平、專門報喜不報憂的履歷而
已。搜尋引擎建立了超乎我們想像的龐大資料庫,網路上所有關於你的資訊,包括你自己主動供
的,或者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、什麼人上傳張貼的,可能都是現任雇主考核你、潛在雇主評估
你的參考資料。網誌是履歷的補充資料
《願者上鉤》、《紫牛:讓產品自己說故事》、《紫牛2
:免費力量大》、《行銷人是大騙子》等知名書籍作者、行銷大師賽斯.高汀(Seth Godin
為前雅虎行銷副總裁,他對網路的應用頗有獨到的心得。他曾經
在網誌上寫過一篇短文,題目是
〈為什麼要為履歷操心?〉(
Why bother havinga resume?)。高汀這篇文章可以使求職人
員有所啟發,他舉例說明,如果求職員並沒有一份看起來經驗豐富的履歷,那麼可以考慮從其他
方向入手:推薦信函:你是否拿得出三封非常特別的推薦信,出自於雇主所認識或尊敬的人之手?

成功專案:你是否曾經參與一個成功的專案,可以讓別人看到或接觸到?良好名聲:你是否在某
些領域擁有良好的名聲?網誌文章:你是否擁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網誌?上面的文章足以顯示你對
事物的觀察具備不凡的洞察力,讓人閱讀後回味無窮、不忍釋手?高汀的觀點或許有些曲高和寡
,上述方式也可能只適合中高階經理人,畢竟職場上的芸芸眾生還是靠著履歷當作敲門磚,絕大
多數的人力資源主管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就是過濾各式各樣的履歷;我倒認為,高汀所舉的
四個例子都有加分的作用,也許我們沒辦法有貴人舉薦、沒有傲人的成就可以讓人眼前一亮、沒
有響亮的名聲讓別人「驚為天人」,但是,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有個自己的網誌!一位派駐上海
工作、台灣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有次閒聊時曾經告訴我,他最討厭看到應徵者在履歷後面寫
上「參考資料備索」(
References Available UponRequest),擺出一副「有求必應」的姿
態。他表示,每次看到那幾個字,他彷彿就覺得履歷上的那張照片嘴角一撇,好像在對他說:
「你要參考資料嗎?你要你就說啊!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?你要我當然會給你了!」他解
釋:明明是你來求職,如果有什麼對你應徵職位相關參考資料,為什麼不直接附上?還要我去索
取?你知道我每天要看多少份履歷?要是每個人都要我去聯絡、去索取資料,那我也別幹了!我
哪有那個閒功夫呀?但是,這位人力資源主管同時也告訴我,如果履歷上附有應徵者的參考資料
鏈接、甚至是網誌,他會毫不猶豫的點擊過去看個究竟,因為,網路上的「點指之遙」(
Just
aclick away!
),對他來說,是個可以承受的距離。想要求職的人、有意跳槽的人,不妨深思:
網誌是履歷最好的補充資料,網路時代,你我都可以在自己的履歷最後加上一行:請參考我的網
誌。

即使沒有任何媒體報導過我們,但是一個可能替自己求職時加分、有機會行銷自己、甚至銷售自
己的管道,不好好利用,太可惜啦!一般而言,開設網誌的人很多,但是能夠持之以恆的人很少
,能夠像高汀所說,文章「具備不凡的洞
察力、讓人閱後回味無窮」更是鳳毛麟角。這時候,可
能「賣乖不如藏拙」,要是覺得自己的網誌和想要應徵的職位沒什麼關係、或者加不了分,那還
不如乾脆別說
監看數位足跡行為普及但是,很多事情我們即使不說,並不表示不存在,更無法
保證別人不知道!社群網絡的風靡、搜尋引擎的便利,往往使我們無所遁形!
20105月,美國
費城非營利組織皮優慈善信托基金(
The PewCharitable Trusts)旗下皮優研究中心(Pew
Research Center
)的「網路與美國生活」專案(Internet &American Life Project)公布
一份研究報告:《名聲管理與社群媒體》(
Reputation Management and SocialMedia),
是一份關於網友如何監看自己在網路上所呈現的輪廓特徵、搜尋他人資訊的調查研究。主持這項
《名聲管理與社群媒體》研究的皮優資深研究專家瑪麗.梅登(
Mary Madden)指出,與2006
年相比,幾個主要趨勢顯示網友某些行為的增加都與線上「名聲管理」密切相關:透過搜尋引擎
進行「名聲監看」(
Reputation-Monitoring)的比例增加:57%的成年網友使用搜尋引擎尋
找網路上有關自己的資訊,
2006年此一比例僅有47%。網友在虛擬空間書寫自身簡介的比例增
加:
46%的成年網友在社群網站上留下自己的簡介資料,2006年此一比例僅有20%。監看他人
數位足跡(
DigitalFootprints)日益普遍:46%的網友在網路上搜尋他人過去的資訊,2006
此一比例僅有
36%時,38%的網友曾經搜尋朋友的資訊,2006年僅有26%。前面提到的
那位人力資源主管對我說,即使他自己也曾經上人人網(大陸模仿
Facebook的網站,原名校內
網,
20098月改名)去玩「開心農場」,但如果他發現應徵者沒事就去偷菜,他會懷疑這人工
作時的認真程度,可能因此對應徵者的印象打點折扣。他無奈的表示,本來「嚴以律己、寬以待
人」是做人應有的態度,但是,當他負有替公司尋找適任人才的責任時,不得已只好「嚴以律人
」,他說:「這是我的工作,沒辦法!」

他進一步告訴我,他就屬於那種會去「搜尋他人過去資訊」的人。一般中高階經理的職位,他
會上網查查應徵者的資訊。他的理論是:一個人的履歷大概只能看出這人是否有「才」,網路上
的其他資訊,或許可以看到這人是否有「德」,而「德才兼備」的應徵者,才是公司真正要尋找
的人才。

不要以為只有名人才需要進行「名聲管理」,當我們因為自己在網路上擁有發言權、人人都是網
路媒體而高興的時候,千萬別忘了,網路使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發行人的同時,也使我們變
成「明人」——透明人。網誌本意是網路日誌,你既然選擇把你的日誌在網路上公開,你就要承
擔他人對你的日誌不以為然的後果;而你所參與的社群媒體更有如一面「照妖鏡」,它可能使你
原形畢露!曾經使用搜尋引擎尋找自己相關網路訊息的網友比例資料來源/皮優研究中心《名聲
管理與社群媒體》

有鑑於近年來大學生缺乏實戰社會經驗,作品欠缺獨特與完整性,普遍口才能力不如預期。
「亞斯蘭職前訓練計畫」一系列提升創新競爭力課程,希望藉由與資策會創新發現誌所規畫
「提升創新競爭力課程」,讓學員從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開始,透過課程的改造規劃與創意發
想,更深刻地體會與找尋自我潛在能力,進一步成就自己而找到理想的工作。

此項課程將在明年1月正式開課,有興趣的朋友們,
請洽亞斯蘭線上電子書城報名:02-23311731轉132
我們將會有專人為您諮詢與介紹!名額有限,請即早報名喔!

文章來源:創新發現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kon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